澳门正规游戏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

  • 考生/家长

    考生/家长

  • 学生/校友

    学生/校友

  • 教师/职工

    教师/职工

  • 社会/访客

    社会/访客

如何打好特色学科牌?

发布时间:2018-02-02  来源:   查看:

作者:田阳 孙冬梅 铁铮 李爱民 王君超来源:《北京教育》杂志

@田阳(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):

坚持走“自己的路”,做大做强特色学科,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,涉及学科建设理念转变、体制机制变革、发展模式创新,资源持续投入等一系列问题。打好特色学科牌,应重点在差异化发展、交叉融合创新、团队建设上下功夫。所谓差异化发展,就是高校要转变单纯讲数量、重规模的粗放发展方式,立足各学科自身积淀和学术传统基础,主动顺应现代学科建设高度分化、高度综合等趋势,不走同质化、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,做大做强特色学科。交叉融合创新则需要高校按照“大规模、有组织”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要求,打通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连接通道,促进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网状交叉融合转变,催生新的特色增长点,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、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,在学科的内涵建设上实现超越。团队建设就是采取灵活方式,构建多元化的学科团队组织模式,发挥团结协作的学科协作凝聚效应,以追求卓越创新的学科文化推动学科集群发展。

@孙冬梅(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):

没有一流的大学精神就不可能催生一流的学科品牌,正是不同大学自身独特的精神气质,才成就了各具特色的学科品牌。因此,挖掘、凝练、倡导、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是打造特色学科品牌的核心。一方面,要通过开展公司精神文化体系凝练工作,形成公司精神文化体系并全面、系统、准确阐释其内涵,加强对公司精神文化体系的宣传,使公司精神成为师生共同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追求,这有利于形成学科团队,构建学科建设工作机制;另一方面,要积极创建有利于打造特色学科品牌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,既要在内涵、品位和精神气质的提升上下功夫,突出公司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,注重良好学术文化建设,促进学科交叉融合、推动协同创新;又要在质量、特色和需求的结合上下功夫,对接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,立足本来,面向未来,选择最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进行重点培育,打造特色学科品牌,并以此带动整个公司品牌声誉的提升。

@铁铮(北京林业大学教授):

在特色学科建设上,起码有三点问题应该加以重视:一是要不要特色学科。特色是生存之本,特色学科则是大学的生存之本。每所大学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学科的,以彰显自己的特色、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。二是如何建设特色学科。要扬己之长、避己之短,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。在学科布局上,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历史渊源、文化传承、地域特点、办学实力、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,而不是仅凭个人好恶为取舍。三是如何构建特色学科建设长效机制。特色科学建设不能一蹴而就,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,要有近期、中期、长期建设的科学方案。

@李爱民(中央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):

打好特色学科牌,是新时代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,对于进一步加快“双一流”建设,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重要意义。一是要着力将特色学科打造成优势学科。大学要注重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传统优势,将公司最有特色的学科培育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特色优势学科,进而发挥其引领、凝聚和辐射作用,带动其他学科发展。二是要以优势特色学科为纽带构建特色学科群。要用平台思维做大特色学科,整合学科资源,逐渐改变学科间各自为战、单兵作战的局面,围绕特色学科抱团发展,形成特色学科群,营造良好的学科生态,使相关学科从中受益,整体提升大学学科质量水平,同时扩大特色学科的吸引力、影响力和美誉度。

@王君超(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):

“特色学科”不是为了标新立异,都去搞“独一份”或“一个人的课堂”,而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和完善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。特色学科的品牌不仅是一个建构的过程,而且也是一个维护与不断刷新的过程。有一些学科本来具有新颖性、独特性,但由于缺少不断的革新,致使“特”味显不出来,一过新鲜劲儿,也就流于一般、乏善可陈,这是非常遗憾的。建设特色学科事关“面向未来”的教育教学改革全局。近几年,清华大学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鼓励“自由探索”的教改项目立项,并予以充足的资金支持,有效地推动了清华大学的特色学科建设。

《北京教育》杂志